华夏教师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
国际刊号:2095-3267
国内刊号:10-1045/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4576 人次
 
    本刊论文
浅析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整合策略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指通过图表与文字等形式将学习内容进行组合的一种阅读素材。当前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语言教学,但过分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对其工具性,即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等能力不够重视。践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强化语文的工具性,有利于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推促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置换;跨越学科,推促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融合;着眼生活,推促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拓展。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教材;学科;生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小学阅读教学来说,非连续性文本属于新命题,其教学目的也与其他文本阅读不同。它不在于指向阅读、指向语用,而是强调信息提取。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其资源整合的策略。
  一、紧扣教材,推促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置换
  教材中不仅具有显形连续性文本,更有隐形非连续性文本,比如目录、单元练习或者其他图文、文表结合等文本资源。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尽可能地将其进行整合乃至置换,引导学生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从而全面把握文本主题以及编者意图。
  1.巧用目录,挖掘单元教学导入与总结信息
  目录是图书编排的一种形式,通过目录读者可以迅速了解全书内容,把握整体结构。从形式来看,教材目录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视目录的作用,把目录仅仅作为教材编排的一种形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毕竟教材里寸字寸金,目录的存在必然有其特别的意义,它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因而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目录资源,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更好地为阅读教学服务。当前倡导大语文教学,这就更需要研读目录,通过目录明晰教材结构,通过目录整体感知和总结单元教学内容。
  比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目录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几篇文章的内容,探讨编者把这几篇课文编在一个单元的意图,让学生明白这几篇课文都是描写我国历史景观的,使学生能较好地把握整个单元的学习方向。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目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之后再穿插相应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创新图表,强化对非连续性文本的体验与感知
  很多时候,单一的连续性文本所隐藏的信息较深,教学中既不容易挖掘,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整理文本信息,把语言资源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文本主题。
  当前,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信息进行整合运用得较为频繁的是板书、图表等非连续性文本。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可以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来搜集文本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把整篇课文浓缩在一张表格里,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从中领略到小兴安岭的魅力。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在说明文或游记类文章的学习中就会更有效。如学习说明文可以通过表格列举说明对象、特征和说明方法,学习游记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旅游图,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理清文本的写作顺序。
  此外,涉及一些知识类的文本时,教师可以搭建沟通课内外知识的桥梁,引导学生借助综合实践制作非连续性文本。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就可以通过百度搜集相关照片,制作图文结合的香港知识卡片,然后向全班学生推介。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外知识制作手抄报,或者请家长帮忙制作幻灯片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信息储备,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跨越学科,推促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融合
  目前,我们积极倡导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所以有必要进行以语文学科为主的学科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还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感知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意义。
  1.与品德与生活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小学思品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所用,同样也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有大语文的资源意识,根据文本需要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融合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
  比如,《我不能失信》一文,主要讲述的是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看鸽子,但想到自己已经与朋友有约,就如约在家等朋友到来。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有关诚信的内容制作手抄报,并在全班进行展览。在课堂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把一些诚信故事、成语等罗列出来,借以教导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整合,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与实践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科学、社会、综合等学科来说,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经验,不仅可以有效突破语文学习的难点,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连续性文本也属于语言表达的一种,不仅信息量大,而且更富有逻辑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有心人,将与实践有关的非连续性文本与科学知识进行有机对接,实现有效融合。
  比如,《电脑住宅》一文向读者介绍了未来人类住宅的特点及功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列表的形式把住宅的功能罗列出来,然后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加以呈现。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编写“未来住房”小报或者编排图表进行对比,了解现在和未来住宅的不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而且还能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三、着眼生活,推促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拓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借助生活深化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不仅可以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也可以服务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1.结合生活整合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课堂小生活,生活大课堂。对于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说明书、药品服用方法、广告等,教师应进行充分挖掘和整合,根据需要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笔者就曾在一次测试中以实名制火车票为素材,针对火车票中的出发地、目的地,乘车时间、车次以及车厢编号等信息对学生进行考查,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提取现实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的能力。
  教材的文章中有很多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对于这类课文来说,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理解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学习方法,如描写方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尝试制作宣传作品,通过人物卡或者书摘等形式对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整理与归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规划生活
  语文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非连续性文本,让其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从而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连接。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力较差,对生活缺乏规划能力,在学习中也表现得缺乏条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整理和规划,则能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比如,放暑假前教师可以把暑假作业与学生的休闲计划、旅游活动等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份以周为单位的学生暑期生活规划表,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暑假生活。再如,元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元旦活动方案,这份方案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非连续性文本。方案中涉及的需要购买的物品、估算的价格、需要邀请的教师等信息,都可以通过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周密的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活动实效,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做事周密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整合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生活、融入社会,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潘红.非连续性文本与语文教学结合的路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5(30).
  [2]潘红.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研究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10).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华夏教师》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华夏教师》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